阅读量:
本文为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胡敏教授在家庭教育学术年会文集(2018)中刊登的文章,书名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风》,于2021年出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Are your children globally competent?(未来已来,你的孩子是否已具备全球胜任力?)我们知道,教育不为过去,而为将来,在很多家长还在为孩子的考试成绩忧心忡忡的时候,全球胜任力——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已经赫然摆在大家面前。此时此刻,在我们探讨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时候,我想跟大家重点分享三个关键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人性素养(Humanics)。
剑桥大学出版社首席执行官彼得·菲利普斯(Peter Phillips)先生来到新航道北京总部时,我们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交流。他开门见山地问我对现在的教育怎么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的教育要两手抓,左手抓全球化,右手抓人工智能,如果还要加一个东西的话,那就是大脑——这个大脑是人脑而不是电脑,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人性素养。”我话音未落,菲利普斯先生就站起来紧紧握着我的双手,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0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让我们看个关键词:人工智能。现在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什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所有人的工作?为此,大家都感到很恐慌,甚至还引爆了一个词,叫作“技术奇点”。美国学者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说过,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一个人所拥有的智慧;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全人类的智慧。先不说这个技术奇点什么时候真正来临,我们先来看一看当前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东北大学校长约瑟夫·奥恩(Joseph E. Aoun)的一部专著——《防范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Robot-Pro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东北大学十年前在美国排名一般,我们通常说的美国指前100所,而它排在80多位。但是现在,它已经排到了第39位。哈佛大学每年招2,000多名本科生,其报考人数是30,000多人。东北大学每年同样招生计划不到3,000名本科生,然而去年申报的人数却超过了60,000人。
(注:本演讲发表时间为2018年,相关数据均以演讲当时情况为准)
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对于美国东北大学来说,过去几年他们证明了这句话的合理性。当大部分美国校长都在找钱、招人的时候,奥恩校长却看到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于是他跑向另外一个方向——研究如何“防范机器人”,他所关心的是,人工智能来了,面对机器人,我们的孩子们准备好了没有?他提出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素养:个是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第二个是技术素养(Technological Literacy);第三个是人性素养(Humanics)。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都要学一门课——戏剧表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戏剧表演意味着什么?就是要让这些学科技的学生,通过戏剧表演,走进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再从他们的心里走出来,将体会到的这些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性。这正是人的独特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体现。
我的看法是,人工智能时代,用脑用力能干的事情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用心用情做的事情,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简而言之:用脑用力——人工智能;用心用情——未来的人类。
02、全球化Globalization
我这里有这么两组数据。
组数据来自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城市(北上广深)里,每200人中就有一个是外籍人士。该人口普查预计,在2030年的时候,城市将会实现每100人里面会有1个外籍人士。那时候,可能我们旁边的工位上就是印度人,而当我们当上主管的时候,隔壁办公室的那个主管可能是一个俄罗斯人或者美国人。也就是说,不管你高不高兴,出不出国,今后你可能都要与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共同相处,共同协作,共同把一件事情搞定。
再看看第二组数据: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大家很多时候只看到了这个数字,但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同时关注另外一个数字: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到咱们中国来留学的人员达到了多少?超过了45万。所以现在是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现在全球化3.0时代已经到来。
全球化3.0时代有三个特点:以一带一路为载体,以互联互通为动力,以包容天下为法则。一带一路意味着,在当今全球化进程里,中国开辟出全球化的一片蓝海,而这片蓝海就是指,我们中国智慧是包容的、开放的,是面向全世界的。越开放越发达,中国梦和世界梦从此连接起来,这就是全球化。我们将会生活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要融进去,为我们美好的人生,为我们的家庭,为整个国家,为整个社会,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03、人性素养Humanics
人性素养指的是什么?人性素养是美国东北大学奥恩校长提出的三项重要素养之一,与数据素养、技术素养并列,帮助青年人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在职场上和未来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在这样一个时代,拥有知识本身已经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我们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更重要?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核心点:好奇心、表达力、同理心。
点是好奇心。好奇心意味着他能够质疑且提出问题。因为人工智能还是人在操控,它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运行,那么提出质疑、假设、假想,发挥想象,从而创造、创新,这些都是由好奇心引发的。好奇心点燃一个人生命中的热情与梦想,这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力量。
第二点是表达力。之所以强调表达力,主要是因为现在全球性的写作水平下降,全球性的阅读能力减弱,全球性的沟通方面有问题、有障碍。表达力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写作。清华大学现在有一个重要的举措:从2018级开始,所有新生必须上一门课,这门课叫作《写作与沟通》。实际上,这样的课程在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里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传统,是必修课。表达力需要强大的写作能力。我读到过一句话:“写作在这个时代是对自己最好的一种投资。”
写作的前提,要有大量的输入。我特别喜欢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你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不是一个文化人,就看他读了什么书。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会有大量的、高品质的语言输出,不管是口语还是写作都是一样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力的话,表达力就是能够在不同时候,不同地方,跟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就一个话题用不同语言进行有效得体的沟通,这种能力就是表达力,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身份不一样,针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一定不一样。就像你跟发小讲话,跟老师、领导讲话肯定不一样,跟陌生人讲同一个事情更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适应,学会得体有效地沟通。
表达力还强调的一点是,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学会一门外语。美国现在已经把外语学习上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在美国,会两种语言的人被叫作“双语者”(Bilingual),会三种语言的人叫作“三语者”(Trilingual),只会一种语言的就是美国人。美国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各个层面动员学习外语,这样才能够与世界架起桥梁,更好地连接,更有效地沟通。
对于中国人来说,学英语不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是实实在在地要把英语学好,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学英语,其实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高能高分”,过去的“高分低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第三点是同理心。俗话说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能够走进对方的内心,倾听对方的声音,从而理解对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管对方的角度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政治、宗教、文化上的差异。拥有同理心是高情商的表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将其列为情商的五大关键能力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强大的同理心,我们才能更加包容,更加理解,更加开放,更加融洽。
最后我想说,所有东西都要有根基,而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的根基,应该是中国根基。我们打造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并不意味着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而是要秉承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和风格,要能够仰仗我们基因里生发出来的强大的中国文化力量,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我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学习、工作,我跟他说,在国外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要打好中国牌,要讲好中国故事,要传播中国文化,有这样的自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人工智能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了,让我们着力培养青少年的人性素养,提升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我相信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团中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团中央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著有《全球胜任力: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前者是国内部系统论述该理论的专著,后者提出了全球胜任力引领的青少年教育黄金圈法则;翻译《未来世界青少年行动指南——PISA如何评估全球胜任力》和《为全球胜任力而教——在快速变革的世界培养全球胜任力》,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