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非常火爆,其中电视剧中的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配角之一王太太呢,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因为她买了莫奈的《睡莲》却说成是梵高的《睡莲》,二来呢,是她语出惊人“我想买颗小行星”。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买小行星这回事。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了解到卖小行星貌似不太可能,但是获得小行星的命名权倒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呢:
首先,好好学习天文知识,知道如何观测星星。然后,购买观星设备。最后,如果运气好,发现一颗没人发现过的小行星,上报给国际小行星中心。如果经过查证,的确是你个发现的,那么就有可能获得小行星的命名权啦。
当然啦,我们怎么会只教你这些呢,言归正传,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小行星带的发现。
1766年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J.Titius)偶然发现一个数列:(n+4)/10,将n=0,3,6,12,……代入,可相当准确地给出各颗大行星与太阳的实际距离。这件事起初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德(J.Bode)得知后将它发表,乃为天文界所知。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之后,进一步证实公式有效,波德于是提出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也许还有一颗行星。
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德在他的著作《星空研究指南》中总结并发表了由提丢斯 (德国物理学家) 六年前提出的一条关于太阳系行星距离的定则。其内容是,取0、3、6、12、24、48......这样一组数,每个数字加上4再除以10,就是各个行星到太阳距离的近似值。在那时已为人所知的4行星用定则来计算会得到惊人的发现:
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0+4) /10=0.4天文单位 金星到太阳的距离为(3+4) /10=0.7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6+4) /10=1.0天文单位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2+4)/10=1.6天文单位
照此下去,下一个行星的距离应该是:(24+4)/10=2.8 可是当时在那个位置上没有发现任何天体,波德不相信在此位置上会有空白存在,而提丢斯也认为也许是一颗未被发现的火星卫星,但不管怎样,定则在2.8处出现了中断。
波德认为在2.8处却应有一颗大行星存在,只是大家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寻找罢了。波德也因此向其他的天文学家们呼吁,希望大家一起来寻找这颗丢失的行星。当然,大家的热情也很高,立刻响应号召开始了大搜索,但好几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现。
但正当人们有些灰心准备放弃搜索时,1781 年,英国天文学赫歇耳宣布,他在无意中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大行星------天王星。使人惊讶的是,天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9.2天文单位,用定则推算:(192+4)/10=19.6,符合得真是好极了!
就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所有人都对定则完全相信了。大家一致认为,在2.8处,的确还存在一颗大行星,正在等待着大家的发现。很快,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大行星还是没有露面。直到1801年,从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处偏僻的天文台传出消息,此台台长在进行常规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天体,经过计算,它的距离是2.77天文单位,与2.8极为近似。它被命名为谷神星。可是它的个子太小了,只有1020公里。陆续地,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又发现了其他的行星,但个子也都不大。后来人们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小行星带。
更多关于托福考试的个性化问题敬请咨询新航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