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区

报名咨询热线:400-779-6688

集团客服热线:400-097-9266

首页 雅思 托福 SAT 考研 A-level 网站专题 视频荟萃 教师团队 关于我们

首页 > 留学研学 > 留学 > 留学专区 > 留学专业宣传 |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主任张烨副教授专访:培养拥有反思性思维、团队精神与职业领导力的未来城市设计人才

留学专业宣传 |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主任张烨副教授专访:培养拥有反思性思维、团队精神与职业领导力的未来城市设计人才

2023-03-06 15:56     作者 :    

阅读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近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我们邀请到该项目的主任张烨副教授,分享这次课程体系革新的初衷与意图。作为亚洲最早的城市设计硕士项目,课程改革是其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化进程,保持行业与时俱进,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目的是更好培养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具备城市设计前沿知识技术的专业人才。另外,这个竞争激烈的项目在招生时是如何考核申请者的呢?张烨老师亦分享了他的看法。

  

图片

 

  Associate Professor Zhang Ye 张烨副教授

  张烨副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主任,并同时担任国际城市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 执行主任。他曾任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 UCL)访问学者和剑桥大学海外基金会(Cambridge Overseas Trust)学者,还曾担任亚洲街道论坛(Great Asian Streets Symposium)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联席主席。

  张烨副教授致力于亚太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其转变的研究,近年来尤其专注共享城市的研究和教学,并于2017年与清华大学共同创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 – 清华大学共享城市设计研究”项目*,其成果在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UIA国际建筑师大会等展览中受到广泛的国际关注。他在城市设计和城市形态领域著述丰富,并多次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卓越教学奖。

  *(www.nt-drisc.org)

  

图片

 

  目录

  项目概况

  MAUD是亚洲最早开设的城市设计硕士项目

  课程改革

  应对城市环境新需求,培养未来城市设计领军者

  产学结合

  高校-企业-政府合作,拓宽学生职业发展可能

  硕士申请

  期待乐于迎接挑战、关注城市社会过程的申请者

  展望

  

图片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 2020-2021级studio成果,作者:Chen Jiansheng, Crystal Cheng, He Mengxin, Liu Jiali

  项目概况

  MAUD是亚洲最早开设的城市设计硕士项目

  “

  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成立于1998年,是亚洲最早创立的城市设计硕士项目。在2021年QS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科排名世界第6、亚洲第1。

  ”

  问: 可否简要介绍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相较建成环境学科其他专业而言,何为其独特性?

  张: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提供了一系列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领域的硕士项目,城市设计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将城市同时作为一个空间实体和社会过程进行研究和设计。

  相较于同领域的其他项目,MAUD更强调深入理解城市系统,探究城市空间与社会经济过程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问题与挑战,并以设计作为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主要途径。

  基于以上对城市设计的认知,MAUD主要关注如下领域:1)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实体空间与社会经济过程的关系;2)可持续知识体系引领、技术赋能的城市设计;3)城市设计中的社会参与和社区发展;4)系统性设计方法论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问: 您认为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的哪些优势能够吸引优秀的申请者?

  张: 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设计课(studio)立足于高密度城市环境,对希望在亚洲发展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MAUD为大家提供了全球视野——我们教学团队的老师拥有欧洲、英美、亚洲多国背景,同时他们在研究、实践、教学上深耕亚洲,对亚洲城市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学生来自近20个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他们在MAUD共同学习工作培养的友谊毕业后仍然不断延续,并为彼此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我们与新加坡多个公共部门、设计机构拥有长期多样的伙伴关系,在理论课程,设计课程studio和毕业设计(dissertation)等多个层面开展指导、实习、工作坊等一系列深度合作,这为学生提供了紧密结合实践的教育和更多的职业发展可能。

  新加坡一直是全球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的标杆。其独树一帜的规划设计经验(比如住房体系)以及城市本身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城市设计的浸入式学习体验。当然,我们对学生有更高期待,希望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吸取不同城市的经验并保持批判性。

  MAUD非常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应用。比如我们开设了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课(UD5625);在studio中我们非常强调对城市各系统的深入分析;城市设计理论课(UD5221)也特别强调一整套城市空间定性分析方法的运用。

  系统化理论教育和设计训练让MAUD毕业生们有着广阔的发展可能。20多年来,我们培养的近400位毕业生大都进入世界各地知名设计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开发公司并成长为骨干力量。许多毕业生还转到其他相关领域,或进入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及新国大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

  问: 作为亚洲首个城市设计硕士项目,如何传承教育底蕴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

  张: 每隔3-4年,我们都会对MAUD的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和检讨,以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比如我们刚刚进行教学改革。新的教学大纲在2021年8月入学的班级中已经实施,但每年还会随着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反馈不断改善。

  建筑系于2022年并入新的设计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我们也期待一些新的跨系合作的可能性,也希望国大赋予学生更大的跨系选课自由度——这也正是世界顶尖大学不断追求开放和包容的具体体现。

  

图片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 2020-2021级studio成果,作者:Cheng Mingyuan, Huang Siming, Si Ling, Soksambath Sambo

  课程改革

  应对城市环境新需求,培养未来城市设计领军者

  “

  城市环境日益复杂且飞速变迁,需要当代建筑师跨越知识边界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与来自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业人士合作。然而,当前的建筑教育体系依然由百年历史的巴黎美术学院和包豪斯的传统所主导,对新的社会需求反应渐显迟缓。这使得建筑系毕业生常常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城市发展和行业的范式转变。

  ”

  问: 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的课程改革初衷与重心是什么?

  张: 从202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教学体系改革,实施了全新的教学计划。近年来,全球城市设计行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冠大流行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生活方式改变、对健康城市和社区的诉求;气候变迁对沿海城市产生巨大风险;一些城市的社会分异痼疾不断严重……这些都对城市设计从业人员跨学科协作以应对城市挑战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体系中,60%的课程都是回应城市设计发展的新需求而开设的新课程。我们在保留必要的城市设计理论和设计分析方法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设计技术方法课程(UD5625),以引导学生运用新技术和新数据强化设计探索;还增加了城市经济学课程(UD5626),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城市发展及其内生动力。我们还在教学中与公共部门和知名设计机构紧密结合,给予学生更多与实践相关的知识和体验。

  更重要的是,我们尝试运用协作式教学(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方法。在各理论课和studio之间建立联动关系,鼓励学生将不同课程的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这已经在studio和多门理论课的课程安排中得到应用。我们同时在studio中逐步完善小组合作的过程记录和互评机制,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我们还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这些都是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城市设计行业的范式转变和挑战。

  问: 说到技术增强设计,GIS、BIM等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在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的课程体系中如何体现?

  张: 新的教学大纲中在第一学期就有一门必修课,城市设计技术方法(UD5625)。该课程重点关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以及如何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城市设计。新国大建筑系还有很多技术类课程,内容涉及到BIM,GIS,R语言,数字设计(Computational Design)等,同学们可以在第二学期作为选修课修读。

  Studio教学中十分强调系统性分析,这也要求同学们在设计项目中实践和精进这些技术。在第二学期选择dissertation而非选修课的同学,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题目,把技术运用到一以贯之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全过程中,其成果还有机会公开发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深造的申请。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也会熟悉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的数据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智慧城市,近年来常位列智慧城市排名榜首。

  

图片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课程计划

  问: 您的课程改革中另一个重点是collaborative learning,这种教学法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

  张:一方面,我们尝试通过课程内容的交叉,推动学生们尝试将理论课所学知识应用在studio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我们提供平台让MAUD学生与其他项目的学生交叉合作,推动学生拓展知识边界,培养与不同专业同学的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当代城市设计师的必备软实力。

  比如城市经济学课程,其中一个小组作业是针对studio的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城市设计理论课也要求学生把分析方法应用到studio的案例分析中。MAUD学生会与城市规划硕士、房地产硕士等其他项目的学生分别共享城市经济学(UD5626)、城市设计技术方法(UD5625)等必修课,我们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们最大程度地混合编组完成课程作业,不同项目的学生得以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问: 为何反思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职业领导力对城市设计师如此重要?

  张: 作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师,尤其是业界的领导者,需要与公共政策部门、工程部门、环境部门甚至人力部门等不同专业人士通过协作来创造新的知识与方法,共同面对城市建设中的种种挑战。这便需要城市设计师具有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reflective thinking),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方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并强化反思性思维能力,独立地理解、分析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识应用途径,从而为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期待学生在团队建构与知识生产两方面共同展开协作,从而更有效地产出解决方案,共同取得学习上的进展。

  

图片
图片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 2020-2021级studio成果,作者:Dong Siyu, Wang Yiwei, Zhou Yingjie, Wen Chuchu, Li Kaili

  产学结合

  高校-企业-政府合作,拓宽学生职业发展可能

  “

  通过高品质的产学研合作,学生与领域先锋间的互动就不仅仅是交流,而是通过共事让学生了解、体验并学习行业内重要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清晰明智地作出更长期的职业规划。

  ”

  问: 您刚刚提到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的一个重要吸引点是和政府公共部门、设计实践机构的长期合作,能不能讲讲具体是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怎样惠及学生?

  张: 我们与新加坡公共部门(如市区重建局 URA)和设计机构(如DP Architects)建立了长期多样的合作关系。

  比如21-22学年第二学期的studio中,就邀请了资深城市设计师(同时也是知名设计机构管理者)来主持和指导。而选择dissertation的学生也有机会和实践机构合作开展毕设项目——在实践环境下,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开展设计研究,由资深的专业人士和本系教师共同指导。

  在必修课当代城市设计评论(UD5628)中,我们几乎每节课都邀请实践者、政府公务员与学生进行深入对谈,并通过一系列基于实际项目的工作营的方式促进交流。另外,我们还会与实践方共同组织工作坊和讲座等专业活动。

  问: 高校-企业-政府合作会为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学生提供哪些实习机会?

  张: 前面我们提到,新加坡相关政府部门和知名设计咨询机构可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优先的实习机会。既有寒假的短期实习机会,也有暑假的完整实习机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新加坡的工作签证环境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中仍是较为友好的。

  另外,从1998年至今, MAUD在全球拥有大约400位校友,他们活跃在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公益服务、创意产业等领域,亦成为助力学生们职业发展的一大资源。

  问: 除了在公共部门或设计机构的实践机会,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还有哪些培养学生能力、增强竞争力的渠道?

  张: 我们拥有很多国际竞赛、学术会议、校际合作等机会,都是为学生赋能的理想平台。

  MAUD的老师们一直积极指导、帮助和支持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比如,在与本系合作密切的Designing Resilience in Asia竞赛中,MAUD的学生取得过许多奖项。每年新加坡规划师协会(SIP)组织的竞赛中,我们的学生也屡获殊荣。

  MAUD学子在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的寒、暑期学校、国际会议等活动中也有亮眼表现,如201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工作营,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Jurong 2050 工作营等等。

  我们与清华大学也有”新加坡国立大学 – 清华大学共享城市设计研究”(NUS-Tsinghua Design Research Initiative:Sharing Cities)项目,这是一个教学、科研的长期合作平台。我们和清华建院的英文硕士项目(EPMA)开展过多次联合studio和工作坊,疫情期间也在线上坚持进行。我们会不断增进交流,以拓展彼此学生的视野。

  除此之外,MAUD每年都会组织与studio相关的工作坊、国际游学等活动。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图片

 

  ▲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 2020-2021级studio成果,作者:Huang Zhiye, Liu Beixuan, Sabrina Rahma, Zhu Yunhua

  硕士申请

  期待乐于迎接挑战、关注城市社会过程的申请者

  “

  我们不仅期待申请者在作品集中展现其设计城市物质环境的能力,更期待大家展示对于城市空间作为过程本身的系统性认知以及相关的创造性思考。

  ”

  问:您更期待从申请者身上看到哪些特质?

  张: 于我而言,理想的申请者首先应拥有使命感,以构建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城市为己任。高效的学习工作习惯和专注的态度同样重要,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团队合作,它既是城市设计项目的培养重点,更是未来城市设计实践的先决条件。

  我们的教学体系注重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和前沿知识的建构,也就意味着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迎接全新的、高强度的学习、挑战和蜕变。

  问: 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的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作品集,以展现自己在建成环境设计与场所营造方面的卓越表现。可否释义“场所营造(Placemaking)”?什么样的作品集能受到录取委员会认可?

  张:城市设计的直接处理对象是空间,但最终的关注点是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当我们将城市空间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设计的落脚点便绝不仅限于物质环境本身的塑造,更在于如何综合统筹并创造对人有价值,有意义的场所。

  场所营造(Placemaking)不仅包括城市物质空间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组织、参与和管理过程的设计,从而激活城市空间、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因此,好的作品集不仅充分展示作者的设计、表达和技术运用的能力,还应当展示设计背后的分析逻辑和批判性思考,充分展现你对城市、环境、社会和人的系统性思考。

  

图片

 

  ▲城市设计硕士项目(MAUD)2019-2020 级studio期末评图

  展望

  “

  对于新国大城市设计硕士项目的长期规划,我想说,因为亚洲国家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最受瞩目的焦点,也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心之一。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欧洲、美洲背景的学生来到我们的项目,与亚洲国家的同学一道完成学业,在这片土地共同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我期待这个项目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进新加坡、东南亚乃至亚洲与世界的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热门活动 更多

热门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