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和中英双语并重为特色。
港中文的校园宜漫步宜健行,徜徉于其间,可远观飞鸟,近赏花树,苍郁的老树、幽静的庭院、的建筑都使其成为潜心治学、培养德行才干的好地方。在飞禽走兽相伴、“盛产”图书馆的港中文进修语言学是什么样的体验?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新航道上海学校的黄燕燕老师在港中大进修语言学的那些事儿!
崇基山阳港中文,入耳飞禽走兽声。
语言学问知何处,学院书馆藏精魂。
正如我的名字预示的那样,我的学生生涯就和燕子一样,习于迁徙,四海为家。我出生于浙江温州,曾在北京学习和工作共七年,期间参与了学校公派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等翻译学院的中/英/法互译项目,而后又去往香港中文大学修习语言学硕士。
现在我来到了上海新航道,终于落地生根,正式投身留学英语培训事业,希望将所学所得,所见所想,一一融入到教学中去。
森林公园般的校舍
港中文对我而言是学习、沉淀自己的圣地。校园依山临水,建筑因循着山势而错落有致。下了课去往图书馆的路上,是从小道拾级而上的辛苦和惬意。一路眼见古树郁郁,耳听流水淙淙,你一定会惊讶于这种人文与自然的水乳交融。
这种自然有时也会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当你在校园里看到“谨防野猪”的横幅,或者是在某个夜晚与它们不期而遇、见证它们欢快地拱着野草的时候。
可可爱爱的图书馆
嗯对,回到学习,港中文“盛产”图书馆,每个学院都配有一个专属的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属于全体师生的大学图书馆。次参观时,我就爱上了这里多样化的自习环境:你可以在进馆的大厅看书闲聊;也可以去三楼,在专属的小窗口开始“自我隔离”式的自习;又或是在地下一层,透过明净的玻璃窗,在阳光的沐浴下小憩……
哦,说到玻璃窗,因为它太干净了,以至于许多“好学”(蠢萌)的鸟儿常常会忽略它的存在,径直扑向图书馆,落得个遍体鳞伤。为此,中大贴心地在玻璃窗上做了许许多多的点缀,提醒鸟儿们“要理智学习,不要飞鸟扑窗”。
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学
最后简单谈谈我的专业——语言学吧。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很多中国人其实已经是双语、甚至是多语言学习者了。绝大多数的学生以普通话(可能同时还有方言)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之后可能还会出于兴趣或者学习、工作的需求,接触法语、日语、西语等第二、第三外语。于我个人而言,普通话、温州话、英语、法语,四种语言,也够琢磨大半辈子了。
那么,当我们谈论语言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每天与人交谈或者喃喃自语,看书读报或是发发消息,这些听、说、读、写的环节,我们如此习以为常。而我们又是如何开始、且能够获得这些能力的?
再有,当我们说“掌握”一种语言的时候,真的仅仅是会使用那些字符、那些读音,或者是传统意义上外语教学者奉为圭臬的语法规则吗?语法,又是从何而来,如何成立呢?语言教学中,老师与学生,能做多少,又该做多少呢?……
对于一个语言学习的狂热者来说,港中文的语言学项目,尤其是双语及语言习得的分支,可以算是绝配了。那里丰富的语言学课程和研究项目,为我提供了回答这些问题的一把把钥匙,为我打开一个个崭新的世界:语法并非一成不变的规矩,而是活灵活现的,人类的创造性的体现。
语言,至少从母语来说,往往不是在外力强加之下学到的,而是在自然接触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我的教学理念里,英语教学也不应当是传统灌输式的规则填充,而应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语言规律背后的奥妙—— 这或许正是人类天性之中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